编辑“
相互決定論
”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警告:
您没有登录。如果您做出任意编辑,您的IP地址将会公开可见。如果您
登录
或
创建
一个账户,您的编辑将归属于您的用户名,且将享受其他好处。
反垃圾检查。
不要
加入这个!
{{expert|time=2020-08-08}} '''相互決定論'''({{lang|en|Reciprocal determinism}}),是[[行為科學]]的理論,由[[班杜那]]提出。 根據這個觀點,環境會決定人的行為,人的行為亦會決定環境。環境會塑造一個人的認知結構,像信念及期望。而人的認知結構(信念及期望)又會決定一個人的行為,而人的行為又會改變環境。在這個過程中,這三個元素(認知結構、外顯行為、環境)會互相影響<ref>[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rU9MRvYIh5YC&pg=PA473&lpg=PA473&dq=triadic+reciprocal+causation&source=web&ots=W1H85MGefi&sig=DbAABuTNweBRbLSL6jQ15Pk7bAA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by Michael W. Eysenck, p. 473].</ref><ref>Bandura, Albert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Prentice-Hall. ISBN 978-0-13-815614-5{{page needed}}</ref>。 他認為上述兩種說法均不完善,若誠如他們所言,便無法了解外界環境和人的內心會產生何種交互作用。事實上人的性格確實會受環境塑造;而後者同時也會依據前者的表現而決定。前面提到的三個因素(行為、性格與環境)應如同「雙向道」般,是互為因果,彼此影響、互相決定的;利用這個原則,班杜拉認為可以解答長久以來在性格歷程中關於因果關係的疑問。 行為遺傳學是一個相對不成熟的領域,它試圖去證明基因和環境二者都對人類行為的個體差異造成影響。 ==参考== <references /> [[category:行為科學]] [[Category:心理學]]
摘要:
请注意,您对Positive WiKi的所有贡献都可能被其他贡献者编辑,修改或删除。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被任意修改和再散布,请不要提交。
您同时也要向我们保证您所提交的内容是您自己所作,或得自一个不受版权保护或相似自由的来源(参阅
Positive WiKi:版权
的细节)。
未经许可,请勿提交受版权保护的作品!
取消
编辑帮助
(在新窗口中打开)
本页使用的模板:
Template:Ambox
(
编辑
)
Template:Basepage subpage
(
编辑
)
Template:Category handler
(
编辑
)
Template:Category handler/blacklist
(
编辑
)
Template:Category handler/numbered
(
编辑
)
Template:Error
(
编辑
)
Template:Expert
(
编辑
)
Template:Expert needed
(
编辑
)
Template:Fix
(
编辑
)
Template:Fix/category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ar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bg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cs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cy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da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de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el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en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es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et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fi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fr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ga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grc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hu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ja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kr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la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nl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sl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zh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zh-yue
(
编辑
)
Template:If pagename
(
编辑
)
Template:Ifsubst
(
编辑
)
Template:Lang
(
编辑
)
Template:Min
(
编辑
)
Template:Namespace detect
(
编辑
)
Template:Page needed
(
编辑
)
Template:Str find
(
编辑
)
Template:Str mid
(
编辑
)
Template:Str mid/core
(
编辑
)
Template:Tl
(
编辑
)
Template:Transclude
(
编辑
)
Template:Trim
(
编辑
)
Template:When on basepage
(
编辑
)
Template:When pagename is
(
编辑
)
Template:Yesno
(
编辑
)
Module:Arguments
(
编辑
)
Module:Category handler
(
编辑
)
Module:Category handler/blacklist
(
编辑
)
Module:Category handler/config
(
编辑
)
Module:Category handler/data
(
编辑
)
Module:Category handler/shared
(
编辑
)
Module:Message box
(
编辑
)
Module:Message box/configuration
(
编辑
)
Module:Namespace detect/config
(
编辑
)
Module:Namespace detect/data
(
编辑
)
Module:String
(
编辑
)
Module:Yesno
(
编辑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
讨论
贡献
创建账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
编辑
编辑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