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审美距离
”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警告:
您没有登录。如果您做出任意编辑,您的IP地址将会公开可见。如果您
登录
或
创建
一个账户,您的编辑将归属于您的用户名,且将享受其他好处。
反垃圾检查。
不要
加入这个!
'''审美距离'''({{lang|en|[[英语]]}}:Aesthetic Distance),又称“'''心理距离'''”。瑞士著名美学家、心理学家E·[[布劳]]提出的[[美学]]理论。19世纪德国美学家R·[[费歇尔]]曾说:“我们只有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看到美,距离本身能美化一切。”但是,布劳所谓审美距离既不是空间距离,也不是时间距离,而是心理距离,即指[[审美]]主体与对象在实用性、具体性方面的一种心理间隔。心理距离使主体摆脱现实的利害和欲望,而着重于对象形象的观赏。这样,物我关系即由实用的转变为审美的。这种距离被布劳当作美感的主要特征,甚至当作美学的原理,例如海上乘船遇雾,如果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即与海雾保持心理距离,就可尽情欣赏海雾的奇观。 布劳还对“心理距离”提出了“距离的矛盾”、“距离的变化”、“距离的极限”等补充和限制。他强调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太远谓之“[[超距]]”(over-distance),它完全排除主体个人的愿望和爱好,使主体与对象毫不相关,因而主体不能发生美感。太近谓之“差距” (under-dis-tance),它又使实用的动机压倒了美感。距离太远或太近,都会使距离消失。这距离的消失点称为“距离极限”。 由于距离既因人而异,又因对象的特性而异,所以,“距离极限”同样也是变化的。总之,布劳以心理距离来规定和解释美感现象,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讨论了美感发生的条件。但是,美感虽是一种[[心理]]现象,却是与美相关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布劳回避对于美及其规律的研究,回避美感与美的关系问题,也就回避了美感的根本问题,不可能正确揭示美感的主要特征。他关于非功利的纯粹美感的设想,并不完全合乎美感的实际。从而对于怎样的距离才是适当的,也只能作出含混的回答。布劳的这个理论是在他191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来的,论文题为《作为一个艺术中之要素与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在[[戏剧]]上,审美距离指观众不应混淆舞台表演与现实世界的距离。例如不应该真正去憎恨扮演[[土匪]]的演员。[[布莱希特]]称这种规则为疏远化。审美距离的存在并不排除观众方面出现某种“对号入座”的现象。 ==参考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重庆出版社 合编;汝信 主编.社会科学新辞典.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第794-795页. [[Category:心理学|S]]
摘要:
请注意,您对Positive WiKi的所有贡献都可能被其他贡献者编辑,修改或删除。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被任意修改和再散布,请不要提交。
您同时也要向我们保证您所提交的内容是您自己所作,或得自一个不受版权保护或相似自由的来源(参阅
Positive WiKi:版权
的细节)。
未经许可,请勿提交受版权保护的作品!
取消
编辑帮助
(在新窗口中打开)
本页使用的模板:
Template:Basepage subpage
(
编辑
)
Template:Category handler
(
编辑
)
Template:Category handler/blacklist
(
编辑
)
Template:Category handler/numbered
(
编辑
)
Template:Error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ar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bg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cs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cy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da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de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el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en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es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et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fi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fr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ga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grc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hu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ja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kr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la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nl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sl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zh
(
编辑
)
Template:ISO 639 name zh-yue
(
编辑
)
Template:If pagename
(
编辑
)
Template:Lang
(
编辑
)
Template:Min
(
编辑
)
Template:Namespace detect
(
编辑
)
Template:Str find
(
编辑
)
Template:Str mid
(
编辑
)
Template:Str mid/core
(
编辑
)
Template:Tl
(
编辑
)
Template:Transclude
(
编辑
)
Template:Trim
(
编辑
)
Template:When on basepage
(
编辑
)
Template:When pagename is
(
编辑
)
Template:Yesno
(
编辑
)
Module:String
(
编辑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
讨论
贡献
创建账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
编辑
编辑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