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幸福
”(章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警告:
您没有登录。如果您做出任意编辑,您的IP地址将会公开可见。如果您
登录
或
创建
一个账户,您的编辑将归属于您的用户名,且将享受其他好处。
反垃圾检查。
不要
加入这个!
===亚当·斯密=== [[File:Akademiestraße 13.jpg|thumb|left|120px|亚当·斯密(1723-1790)]] <ref>この項「経済と倫理:アダム・スミスに学ぶ」[[堂目卓生]][http://www.geocities.jp/tokyomachikanekai/topics01/konwa0811/siryo02.pdf] {{Wayback|url=http://www.geocities.jp/tokyomachikanekai/topics01/konwa0811/siryo02.pdf |date=20160304130019 }}による引用文集から作成。</ref>[[亚当·斯密]]于其《道德感情论》中阐述“幸福,即是平静与享乐。然而,在没有平静的情况下,享乐是不可能的;在完全平静的时候,则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能够与其为乐”<ref>{{citation|title=《道德感情论(上)》|last=[[亚当·斯密]]}}:432</ref>。“对于身体健康,没有债务,未有违背良心行事之人,我们又能为其增加什么呢?”<ref name="auto">{{citation|title=《道德感情论(上)》|last=[[亚当·斯密]]}}:116</ref>。然而“尽管为(这种状态)能够增添的东西少之又少,能从其中夺取的东西就太多了。这种状态与人类繁荣的最高潮之间的距离并不显著,然而却与悲惨的深渊之间有无限大的距离”<ref name="auto"/>。“贫困之人会因为自己的贫困而羞耻。对于他们来说,贫困是将其剥离于人类这个种族的视线之外的状态,或者说,无论他人对贫困之人抱有多大的关心,对于自己所受的贫困之苦,他人很少能够与其有着同感。他们(贫困之人)会因为这两个理由(贫困以及被社会无视)感到懊恼。尽管被社会忽视和被社会否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被无视却几乎等同于处于‘名誉’以及‘被社会直视’的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而如果人类感到自己完全不被这个社会所重视的话,则必然会将人类本性中的最希求的希望折断,将最热心的欲求失去”<ref>{{citation|title=《道德感情论(上)》|last=[[亚当·斯密]]}}:130</ref>。 “即使我们假设人类的本性是有多么的利己,很明显,在人类的本性中有着其他的原理,这原理会使人类对他人的幸福与否抱有关心--即使从他人的幸福中除了看到他人幸福时的欢喜以外什么也得不到--我们自身也会感到这是对自己有必要的事情。”“我们人类,有时即使是想象他人的悲伤与不幸也会让自己感到悲伤的事情是存在的,明确的,根本没有必要证明的事情”<ref>{{citation|title=《道德感情论(上)》|last=[[亚当·斯密]]}}:23</ref>。这种由共感和同情带来的对幸福的追求演化成了亚当·斯密的“富国论”中重要的命题之一:“如果社会成员中压倒性的大部分都因为贫困而饱受挫折,那么这个社会不可能是繁荣的幸福的社会”<ref>{{citation|title=《国富论》|last=亚当·斯密|author-link=亚当·斯密}}:142</ref>。
摘要:
请注意,您对Positive WiKi的所有贡献都可能被其他贡献者编辑,修改或删除。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被任意修改和再散布,请不要提交。
您同时也要向我们保证您所提交的内容是您自己所作,或得自一个不受版权保护或相似自由的来源(参阅
Positive WiKi:版权
的细节)。
未经许可,请勿提交受版权保护的作品!
取消
编辑帮助
(在新窗口中打开)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
讨论
贡献
创建账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
编辑
编辑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