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社会心理学
”(章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警告:
您没有登录。如果您做出任意编辑,您的IP地址将会公开可见。如果您
登录
或
创建
一个账户,您的编辑将归属于您的用户名,且将享受其他好处。
反垃圾检查。
不要
加入这个!
==== 团体沟通 ==== {{See|群体动力学}} 团体沟通是实现团体实现其组织功能的重要保障,可以使团体成员相互了解,也是重要的团体活动课题<ref name="PKU"/>{{Rp|220}}。 团体沟通主要有以下两种特性:<ref name="PKU"/>{{Rp|220-221}} * 团体成员发言不平等:在团体沟通时,无论何种话题、团体成员之间的熟悉程度如何,总会出现一或两位成员主导讨论的情况; * 团体领导的主导作用:在团体沟通时,团体领导有突出的主导作用。团体领导是团体中最活跃的人,发言次数是其成为团体领导的必要条件。 用特定的模式{{NoteTag|1=此处假设有一个五人团体。}}表示团体沟通的方式时,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沟通网络:<ref name="PKU"/>{{Rp|222}} * 圆型:团体成员沟通机会均等,成员之间只能和自己相邻的成员沟通,不能和其他成员沟通; * 链型:处在端点处的团体成员只能和自己相邻的成员沟通,处在中间的三位成员能和自己相邻的两位成员沟通,最中间的成员更为重要; * 树(Y)型:链型的分支。处在端点处的团体成员只能和自己相邻的成员沟通,处在中间的两位成员能和自己相邻的成员沟通; * 轮(+)型:处在端点处的团体成员只能和自己相邻的成员沟通,处在中间的成员能和所有的成员沟通。 团体沟通的顺畅与否会影响团体士气和效率。美国[[管理心理学]]家{{link-en|哈罗德·杰克·莱维特|Harold Leavitt|哈罗德·杰克·莱维特}}通过研究指出,团体成员相互交流的自由度越高,其满意度越高<ref>{{Cite journal |title=Some effects of certain communication patterns on group performance. |author=Harold J. Leavitt |url=https://psycnet.apa.org/doiLanding?doi=10.1037/h0057189 |journal=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issue=1 |doi=10.1037/h0057189 |year=1951 |volume=46 |page=38-50 |language=en |access-date=2022-01-20 |archive-date=2021-07-2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722094957/https://psycnet.apa.org/doiLanding?doi=10.1037%2Fh0057189 |dead-url=no }}</ref>。在解决简单的问题时,集中度高的沟通更有利,因为团体领导可以较为迅速地收集到所有的信息;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集中度低的沟通更有利,因为团体成员可以较为自由地交流所有的信息<ref name="PKU"/>{{Rp|222-223}}。 尽管团体通常有着共同的目标,但因为团体成员之间存在利益和矛盾、对其他团体成员行为的错误归因、使用不良的沟通方式和对利益和矛盾的知觉,还是会引发团体[[衝突|冲突]]。在心理学中,冲突是一种两个或多个社会成员之间因有不同的反应或期望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冲突有零和非零两种形式,[[零和博弈|零和冲突]]是竞争性的、冲突一方的收益是另一方的损失,[[非零和博弈|非零和冲突]]是非竞争性的、冲突一方的收益不等于另一方的损失<ref name="PKU"/>{{Rp|223}}。 解决冲突的方式主要有[[湯瑪斯─基爾曼衝突解決模型]]、协商式沟通和利用中间人沟通三种<ref name="PKU"/>{{Rp|223-225}}。 团体沟通方式的差异、沟通者的性别差异和沟通时的文化差异会导致[[沟通障碍]]<ref name="PKU"/>{{Rp|225-227}}。
摘要:
请注意,您对Positive WiKi的所有贡献都可能被其他贡献者编辑,修改或删除。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被任意修改和再散布,请不要提交。
您同时也要向我们保证您所提交的内容是您自己所作,或得自一个不受版权保护或相似自由的来源(参阅
Positive WiKi:版权
的细节)。
未经许可,请勿提交受版权保护的作品!
取消
编辑帮助
(在新窗口中打开)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
讨论
贡献
创建账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
编辑
编辑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