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童年失憶症
”(章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警告:
您没有登录。如果您做出任意编辑,您的IP地址将会公开可见。如果您
登录
或
创建
一个账户,您的编辑将归属于您的用户名,且将享受其他好处。
反垃圾检查。
不要
加入这个!
== 启示 == === 个性 === 個體的最初記憶顯著地反映了他們的[[人格]]特質<ref name="PersonalityTraits">{{Cite journal|last=Barrett|first=D|year=1980|title=The first memory as a predictor of personality traits|url=http://psycnet.apa.org/?fa=main.doiLanding&uid=1982-01271-001|journal=Journal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volume=36|issue=2|pages=136–14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527132148/http://psycnet.apa.org/?fa=main.doiLanding&uid=1982-01271-001|archive-date=2012-05-27|access-date=2019-09-30|authorlink=Deirdre Barrett|dead-url=no}}</ref>。透露更详细记忆的人更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le|自我披露|Self-disclosure}},并向他人披露一系列个人資訊。早期回忆的特征反映了男性的友誼和女性的支配地位<ref name="InterpersonalStyle" />。 === 被遗忘的记忆 === 童年事件不一定是[[情节记忆]],它们也可以是[[内隐记忆]]。人類可以在能夠記憶事實或自傳體事件之前,就能接受[[促發 (心理學)|促發]]并进行隱式訓練。<ref name="RememberWhy" />而對情緒創傷而言,這點最為重要。成年人一般能回憶起3-4歲時發生的事情<ref name="psycnet.apa.org" />,主要的經驗記憶始於4.7歲左右。然而,一些人認為,童年時期受過創傷和虐待的成年人在5-7歲左右就得到了童年失憶症的消退。有人認為,這是因為緊張的經歷可能會損害記憶中心,使記憶更難形成。再加上促發可能會發生在更小的年齡,這一事實可能表明,遭受虐待的兒童在受到虐待時形成了內隱記憶聯繫<ref name="EmotionalTrauma" /><ref name="Freud" /><ref name="RememberWhy" />。這些「[[壓抑記憶]]」是否會影響到個體,在心理學上仍是一個相當有爭議的問題。 === 虚假記憶 === 很少有成年人擁有2.5歲之前的記憶。那些報告自己在這個年齡之前的記憶的人,通常無法區分「關於事件的個人記憶」和「對事件的簡單了解」之間的區別,而對事件的了解可能是來自其他來源<ref name="FalseThree">{{Cite journal|last=Eacott|first=M. J.|last2=Crawley|first2=R. A.|date=1998|title=The offset of childhood amnesia: Memory for events that occurred before age 3.|url=http://doi.apa.org/getdoi.cfm?doi=10.1037/0096-3445.127.1.22|journal=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language=en|volume=127|issue=1|doi=10.1037/0096-3445.127.1.22|issn=1939-2222|pmid=9503650}}</ref>。10歲以後的事件相對容易正確記住,而2歲以後發生的事情則更容易與{{le|错误的图像和记忆|False_memory}}混淆。幼兒期(兩歲左右)的記憶很容易受到錯誤暗示的影響,使記憶不那麼可信。這些問題應該被謹慎對待,尤其是當它們有嚴重後果的時候<ref name="FalseBeforeAfter">{{Cite journal|last=Strange|first=Deryn|last2=Wade|first2=Kimberley|last3=Hayne|first3=Harlene|date=2008-07|title=Creating false memories for events that occurred before versus after the offset of childhood amnesia|url=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9658210802059049|journal=Memory|language=en|volume=16|issue=5|doi=10.1080/09658210802059049|issn=0965-8211|pmid=18569677|access-date=2022-05-21|archive-date=2022-06-1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619074118/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9658210802059049}}</ref>。想像一個錯誤事件的細節會鼓勵[[虚假記憶]]的產生。研究表明,僅僅想像童年事件的人更有可能相信它發生在他們身上,而不是他們想像不到的事件<ref name="hotairballoon2">{{Cite journal|last=Wade|first=Kimberley A.|last2=Garry|first2=Maryanne|last3=Don Read|first3=J.|last4=Lindsay|first4=D. Stephen|date=2002-09|title=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lies: Using false photographs to create false childhood memories|url=http://link.springer.com/10.3758/BF03196318|journal=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language=en|volume=9|issue=3|doi=10.3758/BF03196318|issn=1069-9384}}</ref>。這個術語被創造為「{{le|想象膨胀|Imagination inflation}}」,它表明,僅僅是想像一個事件,就能讓它看起來更像是真的發生了。使用同樣的範例,當人們看到一張修改過的照片,照片上的人是一個從未出現過的孩子,他們可以透過想像時間的推移來製造對事件的虚假記憶。因此,這意味著有可能在法庭案件中產生或提供錯誤的記憶。這種擔憂讓[[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建議在接受2歲之前[[身體虐待|身体]]和[[性虐待]]事件的記憶時要格外謹慎。然而,由于罪行的恶劣性质,他們也建議不要完全忽視這些記憶<ref name="PsychBook" />。
摘要:
请注意,您对Positive WiKi的所有贡献都可能被其他贡献者编辑,修改或删除。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被任意修改和再散布,请不要提交。
您同时也要向我们保证您所提交的内容是您自己所作,或得自一个不受版权保护或相似自由的来源(参阅
Positive WiKi:版权
的细节)。
未经许可,请勿提交受版权保护的作品!
取消
编辑帮助
(在新窗口中打开)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
讨论
贡献
创建账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
编辑
编辑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