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童年失憶症
”(章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警告:
您没有登录。如果您做出任意编辑,您的IP地址将会公开可见。如果您
登录
或
创建
一个账户,您的编辑将归属于您的用户名,且将享受其他好处。
反垃圾检查。
不要
加入这个!
== 历史 == 心理學家卡羅琳·邁爾斯在1893年《美國心理學雜誌》的文章《個體心理學研究》中,首次報告了童年失憶症<ref name="WhereOhWhere">{{Cite journal|last=Bauer|first=P|year=2004|title=Oh where, oh where have those early memories gone?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on childhood amnesia|url=http://www.apa.org/science/about/psa/2004/12/bauer.aspx|journal=Psychological Science Agenda|volume=18|issue=1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507174555/http://www.apa.org/science/about/psa/2004/12/bauer.aspx|archive-date=2016-05-07|access-date=2019-09-30|dead-url=no}}</ref>。五年后,亨利发表了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数受访者的最早回忆发生在兩歲到四歲之間<ref name="MatterHowAsk">{{Cite journal|last=Jack|first=Fiona|last2=Hayne|first2=Harlene|date=2007-08|title=Eliciting adults’ earliest memories: Does it matter how we ask the question?|url=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9658210701467087|journal=Memory|language=en|volume=15|issue=6|doi=10.1080/09658210701467087|issn=0965-8211|pmid=17654279}}</ref>。1904年,[[斯坦利·霍尔]]在他的着作《青春期: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中指出了这一现象<ref>{{Cite book|last=Hall|first=GS|authorlink=G. Stanley Hall|title=Adolescence|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adolescenceitsp01hallgoog|location=New York|publisher=D. Appleton and Company|year=1904|isbn=978-0-13-008631-0}}</ref>。1910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了童年失忆症中相當着名及具争议的描述和解释。他利用{{le|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tic theory}},假定早期生活事件受到不恰當的[[人类的性|性本能]]压制。他斷言,童年失憶或嬰兒失憶是他的成年患者呈現「歇斯底里失憶症」或[[壓抑記憶]]的前兆<ref name="Freud">{{Cite book|last=Freud|first=Sigmund|title=II|year=1910|publisher=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Publishing Company|location=New York}}</ref>。弗洛伊德要求病人回想他们的最早记忆,发现他们难以记住6至8岁之前的事件。弗洛伊德创造了「嬰兒經驗失憶」或「童年失忆症」這一術語,并在他的[[性学三论]]中讨论了这個现象<ref name="sexuality">{{Cite book|last=Freud|first=Sigmund|title=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year=1953|publisher=Hogarth Press|location=London}}</ref>。1972年,坎貝爾和斯皮爾在《心理科學》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童年失憶症的開創性綜述,以人類及動物模型的神經學和行為學觀點概述了童年失憶症的研究。
摘要:
请注意,您对Positive WiKi的所有贡献都可能被其他贡献者编辑,修改或删除。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被任意修改和再散布,请不要提交。
您同时也要向我们保证您所提交的内容是您自己所作,或得自一个不受版权保护或相似自由的来源(参阅
Positive WiKi:版权
的细节)。
未经许可,请勿提交受版权保护的作品!
取消
编辑帮助
(在新窗口中打开)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
讨论
贡献
创建账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
编辑
编辑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