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李克特量表
”(章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警告:
您没有登录。如果您做出任意编辑,您的IP地址将会公开可见。如果您
登录
或
创建
一个账户,您的编辑将归属于您的用户名,且将享受其他好处。
反垃圾检查。
不要
加入这个!
== 在樣本題目使用李克特五點選項 == 釐清''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和''李克特選項''(Likert item)的區別是重要的。李克特量表是使用各種李克特選項的總稱。因為李克特選項,常常是一個視覺化量表(例如,在一個題目上的一條水平線,讓受測者以畫圈或點選的方式回答),這些選項有時也稱為量表。但是,這容易造成混淆,因此,比較好的做法是,李克特選項專指一個單獨的選項。 李克特選項是一個陳述。受測者被要求指出他或她們對該題目所陳述的認同程度,或任何形式的主觀或客觀評價。通常使用五個回應等級,但許多計量心理學者(psychometrician)主張使用7或9個等級。一項最近的實證研究<ref>Dawes, John (2008), "Do Data Characteristics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scale points used? An experiment using 5-point, 7-point and 10-point sca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ket Research, 50 (1), 61-77.</ref>指出,5等級、7等級和10等級選項的數據,在簡單的資料轉換後,其[[平均數]]、[[變異數]]、[[偏態]]和[[峰度]]都很相似。例如李克特的五等選項的: #強烈反對 #不同意 #既不同意也不反對 #同意 #堅決同意 李克特量表是有兩個極端的{{tsl|en|Scale (social sciences)|量表 (社会科学)|量化方法}},衡量一個陳述的正面或負面回答。當中間選項「無意見」不能用時,有時會使用四等量表──一個{{tsl|en|forced choice|強迫選擇}}的方法。李克特量表也許會受到幾種因素干擾而失真。受測者也許會迴避勾選極端的選項(''{{link-en|趨中傾向的偏差|central tendency bias}}'');對陳述的習慣性認同(''{{link-en|慣性偏差|acquiescence bias}}'');或試著揣摩並迎合他們自己或他們的組織希望的結果(''[[社會期許誤差|社會讚許偏差]]'')。
摘要:
请注意,您对Positive WiKi的所有贡献都可能被其他贡献者编辑,修改或删除。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被任意修改和再散布,请不要提交。
您同时也要向我们保证您所提交的内容是您自己所作,或得自一个不受版权保护或相似自由的来源(参阅
Positive WiKi:版权
的细节)。
未经许可,请勿提交受版权保护的作品!
取消
编辑帮助
(在新窗口中打开)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
讨论
贡献
创建账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
编辑
编辑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